生物可分解高分子材料

塑膠的問世,改善人類生活上許多便利,到1980年代塑膠全球的總需求量已經超過20,000萬噸,而塑膠的製成是以石油為基質,雖然在應用上有很多的便利性與低成本的優點,但在塑膠廢棄物的處理上,卻會造成環境很大的污染。

了解更多
永續發展的省思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追求經濟的成長,而科技的提昇與對物質生活改善的期望下,肆無忌憚地應用天然的資源,創造出人類生活所需的產物。以便民為由產生的產品,對經濟與生活改善有顯著的成就,卻產生了前所未有環境問題。

了解更多
國外生分解材料之認証標章發証

一、 日本:
日本生分解材料認証標章GreenPla,由Biodegradable Plastics Society (BPS)發証,GreenPla認証與標章系統由BPS設立之認証與標章委員會(委員會)執行,申請使用GreenPla標章的程序如下:

了解更多

最新消息

生物可分解材料並不是萬惡品
而是朝向無塑生活進步品
針對3月3日綠色和平組織公布調查,多數賣場包裝材料改用生物可分解材料,業者積極減少不可分解的塑膠包材,應當要給予這些業者正面的鼓勵,而非一味汙名化!
 
綠色和平組織在記者會中,建議業者及民眾應著重於重複使用和裸買直接不包裝。但忽略了2020年因疫情影響,對於食材安全必須確保無虞,尤其是生鮮蔬果類的商品,因此在包裝包材上更加嚴實,在面臨減塑政策的兩難,使用生物可分解包材已是最佳的解決方式。
 
目前台灣有良心的企業都很積極在朝減塑方向在努力,從源頭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包裝材質,也是一種很積極的負責的作法,不應該因為目前台灣回收狀況不佳,堆肥場的不足,而將生物可分解包裝材料視為一次性塑膠垃圾,這應該是環保署推動不佳所導致。協會反而認為社會大眾理應該給予昨天被綠色和平組織點名的大潤發、好市多、全聯、美廉社、家樂福、頂好與愛買等業者給予鼓勵。

協會公告

市面上常見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種類